第(2/3)页 吴咏一边吩咐妇人撤材火,一边将锅盖重新合上,对大家笑道:“大家再耐心等会,让解忧馍再上上气,稍后就好。” 同时又解释一下刚才的动作,“解忧馍一定要蒸熟,口感才最好,如何判断熟不熟,大家可以学我刚才那样,用手指轻轻的在解忧馍上点一下,手指印迅速还原,说明已经蒸熟。手指印还原的很慢或者不会还原,说明还不熟,要再蒸一会就可以了。大家记住不要蒸的时间太长了,时间长了,解忧馍会已发黑,不仅影响口感,还难看。” 众人这时闻着浓郁的馍香味,情不自禁地直咽口水,有那么几个性子急喜欢起哄的少年,顿时就嚷嚷起来。 “吴咏,你这脑子是不是还没好利索呀,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难道让我们这么多大老爷们都去学着做饭不成?” “是啊,我们大早上起来都等着吃解忧馍呢,不是来听你说废话的,留着这些话,跟你的姊妹说吧……” 吴咏听着这些话有些无语,他忙活整个早上,到现在一口水没喝上,只是为了教会大家做这两种吃食,却没想到竟然会被人指责。 不过不等吴咏说什么,几位少年身边的长辈就把他们训斥一顿。 这时吴咏感觉蒸馍差不多好了,于是掀开木锅盖,找来两根粗木棍,跟烧火的妇人一起,将蒸馍连竹篾一起移到在案板上,并迅速将所有蒸馍都分开翻到案板上。 “这就是解忧馍?一个小面团能变得这么大个?” 众人都瞪大双眼看着案板上三十个拳头大小的蒸馍,面上的表情不一,有些惊讶、有些渴望、有些赞叹…… 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只有三十个蒸馍,这里却有一百户人家,人数更是达到近千人。 最终大家决定按每户的人口多寡来分,先分给人数多的家庭。 三十个蒸馍很快被朱里典和李田典分给了三十位户主手中,他们中很多人拿起时,白色的蒸馍上面出现手指印,心里不由升起一种羞愧感,暗暗发誓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吃食,一定要先洗手再拿。 他们这一发愣,有人就开始催促道:“快尝尝这解忧馍是什么味啊,你们若是不吃,我可以代劳啊!大家伙都等着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