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衡州府的情况-《我要做明世祖》
            
            
            
                
    第(2/3)页
    他感觉自己说话都在冒火。
    另外两位主事的,更是在艰难困苦下没了文官的清贵姿态。
    心里也在苦恼,这地方上,怎么就养出来了这么多的畜牲呢?
    ——————
    七月份,直隶地带的农田逐渐的收割完成,不管是麦子稻谷还是棉花,都在仓房里充盈起来。
    皇庄那边的实验田宣布成功,农庄堪称大丰收。
    即便扣掉朱见济在过程中的扶持,再去除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打个七折,那也是凑足了农庄人缴税后的饱腹口粮。
    而这还是北方土地的状况,换去南方更肥沃且一年两熟的地方,情况还能好一点。
    朱见济为此高兴了一些,并且决定在明年以皇庄为模板,把集体化的耕作方式推广到直隶的其他地区。
    今年是不行了的。
    整个下半年,他要努力支援边疆的战争,腾不出更多的物资来充当农庄建立初期时的补贴。
    另外,水泥路也修建成功。
    这种短时间内就能凝固并且投入使用的新式混合土引起了京城百姓的注意,工部尚书石璞都上疏请求太子“雨露均沾”,让工部的土木专家也能去玩泥巴。
    在他的劝说下,朱见济又让人弄出来了一批新的水泥,送去给还在和泛滥状态下的黄河斗智斗勇的徐有贞修大堤。
    ……只能说命运当真有意思。
    想当初,朱见济还惦记着这人的人头呢,现在还得响应对方的请求支援。
    而在这种黄金的日子里,南京和衡州府的情况报表被送到了朱见济手里。
    “当真可杀!”
    和儿子一同分享坏消息的景泰帝暴怒,连廷杖大臣都不怎么干的他直接喊出了一句狠话。
    “这就是衡州府的父母官?!”
    当初赈灾,高谷王竑是从东南而向西去的,由此视察衡州府工作的时候,时间已经比较晚了。
    他们的确认真清点了当地仓储,随后让他们将东西放出来一部分,用于工赈。
    一切看着挺好。
    可根据朱骧去后的调查,才知道那些仓储物资大半是中途送入的。
    由于工赈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但凡高王二人一到,必先去检查当地仓储,有问题就当场给人撸一把,给官吏们表演一下什么叫做“强撸灰飞烟灭”。
    衡州府那边有着同样的问题,只是幸亏他俩来的晚,给了当地官吏查漏补缺的时机,才避免了一场在初春还寒时节的“火龙烧仓”大戏。
    也正因为如此,高王两个都没有察觉到这地方的问题,匆忙安抚了受灾百姓,便去了其他地方。
    之后用来填充的物资也被归还原主,三七分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