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绸缪-《蜀臣》
            
            
            
                
    第(3/3)页
    而益州系最早推举的人,乃是相府掾的姚伷。
    但因为刚好姚伷迁为相府参军的任命刚下来,便转为推举如今的汶山太守,蜀郡人何祗。理由同样是何祗为人宽厚通济,对安抚羌胡部落颇有经验。
    唯有元从系没有推举人选。
    一心期待着克复中原的他们,无心理会这种利益纠葛。
    抑或者说,他们因为后辈子侄逐渐掌军的干系,没必要去沾上这种事。
    郑璞也没有心情理会这种事。
    他的身份更加敏感。
    身为益州士人,与元从系成为姻亲,而且家中小妹今年马上就要与荆襄系的向存成亲,无论站在哪一方都是吃力不讨好。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何必去惹一身骚呢?
    况且,丞相对此事迟迟未决,孰人知道这里面是不是其中牵扯着什么?
    带着看好戏的心情,郑璞领军归来冀县后,将各部兵马安排妥当后,除了偶尔前去冀县了解军情外,便一直窝在落门聚卢家别院里。
    年齿二十有七的他,即将迎来子嗣——小妾杜氏有身孕近两个月了!
    这让他欣喜莫名。
    已经纳妾三年、成亲近两年的他,之前还隐隐怀疑自身可能有什么隐疾呢!
    喜事临门,他才没有心思去理会那种争权夺利的事。
    只不过,有些事情不是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任职成都令的兄长郑彦,作书信来告知筹备小妹郑嫣亲事家常时,还顺势提了一嘴。
    声称蜀中豪族拜托与他,让他请郑璞也联名声援推举何祗任职。
    因为益州豪族们请托说情的人,乃是已故恩师秦宓的子侄,他抹不开颜面,便让郑璞酌情一二。
    这让郑璞有些踌躇。
    他同样记得秦宓曾经的提携与两家世交的情分。
    尤其是,以他如今的官职,以及丞相与天子刘禅对他亲善,若是愿意声援的话,会让何祗任职的希望大增。
    只是这与他的理念不和。
    他踏上仕途以来,便刻意避开了施政的职责。
    比如兼领着相府参军的职位,但哪怕是得了闲暇,也从来没有主动去署理相府事务;连已然升迁为相府后军师的向朗,都以开玩笑的口吻戏说过他玩忽、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自然,他是为了避嫌。
    既然已经掌兵权征伐了,有些权柄还是不要去碰的好。
    以免落了个贪权的口实。
    比如从北伐开始就兼领着相府司马的魏延,都知道刻意避开这种事。哪怕是领汉阳太守之时,也只是对军务上心,将施政之事悉数扔给长史(边郡之丞为长史)。
    郑璞再怎么不济,总不会连这种仕途常识都不知道吧!
    只是不好回绝秦府的请托。
    唉,人情世故,终究是避不开的。
    手执着鱼竿垂钓小溪畔的郑璞,不由心头上一阵烦躁。
    北伐才刚刚有些起色,各方的谋利私心便开始现出端倪,真是鼠目寸光!
    或许说,丞相一直迟迟未决西平太守的人选,就是想着借此机会,看看各朝臣有哪些是重私利、有哪些是公允为国吧?
    郑璞隐隐有所猜测。
    至于为何如此,乃是他近日知道,领骑兵驻守在汉阳郡的赵广只身归去汉中郡了。
    今岁开春后,卫将军赵云便染疾了。
    且不见好转,反而日渐沉重。
    唉,他终究年岁已高。
    同样驻军在汉中郡的丞相诸葛亮,特地去书信召赵广归汉中郡的。
    以免万一,而留下遗憾.......
    郑璞便是居于此,猜测丞相是因为赵云的病情日渐沉重,觉得老一辈朝廷僚佐慢慢凋零后,后辈之人难有了北伐中原的进取锐气。
    因而因势导利,趁着西平郡太守的利益纠葛,看看诸多朝臣的作态。
    毕竟,丞相自身都五旬有余了。
    有些事情总要提前绸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