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鼓唇-《蜀臣》
            
            
            
                
    第(2/3)页
    唯有吴丞相顾雍之子,中庶子顾谭非掌军之人。
    但他很早便被孙权遣为太子孙登的僚佐,日后如何也难以断定。
    或许,若非陆逊长子早夭,如今亦应在座吧?
    在诸葛融引见诸人时,郑璞一边行礼口称“久仰久仰”、“幸会幸会”等言辞,一边在暗中腹诽着。
    盖因从与宴之人的籍贯中,便可知道昔日随孙策开创基业的元勋与淮泗人士后辈子侄,居高位或被寄予厚望者已寥寥无几!
    亦可谓,如今的吴国,绝大部分权柄已在江东豪族手中矣。
    难怪江东之地,每岁都有叛乱之事发生。
    画郡县于将率养兵、为得世家豪族助力而纵容其权势,民焉能不苦之!
    自然,那不是郑璞操心的事,甚至还乐见其成。
    与宴之时,他与众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偶尔感慨一两句汉吴两国共盟以来相互裨益,时而称赞一番吴孙权以及对在座之人的父辈的丰功伟业。
    堪称觥筹交错、言笑晏晏。
    待众人皆酒至半酣,诸葛融与顾谭便寻了个鉴赏字画的理由,邀副使陈祇去别屋,且连歌舞伎乐皆罢去后,官职最高且最年长的张承便耷目捋胡,老神在在。
    让郑璞见了,亦心道了声“来了”。
    使者,亦乃说客嘛。
    既然是逞口舌之快而来,那便难免会被人刻意刁难。
    就如当年张温出使汉廷时,虽大汉盛情以待,但也难逃被秦宓好一阵说教,直至哑口无言。
    或是说,两国虽互聘共盟,但若是有机会专美于前的时候,都不会吝啬口舌之争。
    况且,如朱绩、全绪与朱异等人在吴国皆属于小辈,言辞激烈些失礼些亦会以年轻气盛、意气之争为由告声罪便带过。
    如张承现今阖目养神,便有事后周旋之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