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忽悠和小忽悠(五千字,二更)-《我拍戏从不看脸》


    第(2/3)页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说实话不论是电影拍摄或者是文学创作,最复杂的问题,就是没办法将人物的性格或者某些态度一下子立起来。

    人物一下子立不起来。

    很多事情的复杂层面就会不断展开。

    然后也就在这个时候,姜舞也已经把手里的笔放了下来,不过他手里写的那些东西,几乎是条件反射的想要收起来。

    “你又写了东西是吧?来,让我看看……”

    张颂闻看到这小子写了那么多,心里多少来了兴趣,接过剧本看了看。

    然后他整个人的表情就有些诡异了。

    这……

    这小子难不成学过心理学?

    这些东西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别的特殊的地方,但是这里面的这个人物,属于大器晚成型的导演,不正是和他本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吗?

    年轻的时候,因为长得不帅,所以即便很有演技,还是受到大家的排斥,别人不会因为你到底有多少演技,然后看中你,让你去演一些比较重要的角色。

    即便你是科班毕业,即便你在学校的成绩特别优秀,但因为你长成这副模样,然后在整个演技圈子里面,大家就开始排斥你,就算你的演技很好,但谁让你颜值不过关长得不帅呢,所以最后那些好的角色就全部都是那些长得帅的人的,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看到电影里,那个姓张的人物在质疑某一部电影的时候,当着导演的面诉说自己为什么不符合这个人物?

    然后,对方的电影制作很多人的面,就这么直言不讳地说:“你长得太丑了,我为什么要让你演啊?”

    说实话,这句话的刺激性实在是太强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才想着自己去当导演,即便别人不给他机会。

    那他自己去争取机会。

    他开始去忽悠人,去拉投资去当导演去,把一切自己想做的这些东西全部都做出来,最终她成功了,他获得了好几个国外的大家证明了他的导演实力。

    然后在他演的那些片子当中,他也算是让自己功成名就了。

    但是整个故事里这位姓张的演员,最后的生活是面临一个复杂的境况,他必须不断努力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那些和他同届的人比他大红大紫的多的是,人家的演技可能不需要打磨,光是靠着脸就能够火上半边天。

    那个时候他内心深处的郁闷,就已经得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然而除了这些之外。

    其实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故事,说起来这个故事,刚好对上的就是黄明。

    和到了三四十岁才逐渐出名的这位张姓演员,相比姓黄的这位演员从小就被大家冠上了奶油小生的称号,然后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也从来不缺少戏拍。

    他在年轻的时候不断的上演一些比较重要的角色,演的那些戏确实让他拿到了很多钱。

    可是逐渐的他开始不受大家重视,他开始变成了很多人嘴里的油腻男,都觉得他油腻,也觉得他不适合上演那一类的角色,渐渐的她发觉自己的路走不下去了,因为已经接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角色了,片酬不断往下降的同时,他也曾想过要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把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掉,但是当他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忽然发现自己好像已经没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了。

    这不就是黄明的经历吗?

    说起来如果是单一的故事的话,很有可能被人当作什么鸡汤小说,但是如果这两个故事在一起碰撞的话,确实能查出一些比较特殊的火花。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有这样的能力啊。

    说起来这两个故事里,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了解了他们两个人多少,反正里面的一些对话,整个情节的一些构架都还是挺巧妙的,虽然说整个剧本的模式很烂,但是里面的内核也就是故事当中值得被推销的地方,却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对方确实用了很多心思,甚至对他们心理状况还经历过了一系列的推敲。

    就比如说这里面的两个演员,姓张的这位演员曾经得过抑郁症。

    然后姓黄的这位演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忍不住自己的暴怒倾向。

    有很长一段时间想打人。

    所谓的暴力和抑郁症,在这个时候已经完美呈现在了这两个角色身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事情可能不会发生或者压根就没有发生,但如果根据这些人物的性格来进行推销的话,这种事情其实是有可能发生的。

    “小姜啊,不得不承认,你写这些故事确实挺能打动人的,而且你对故事性的归纳我觉得很有深度。”

    这确实是他内心深处能够说出来最真实的话了。

    “所以您觉得我这个剧本可以拍下去吗?”姜舞有些激动的看着面前的张大导演,说实话,如果这位能够对他的剧本拍摄,拥有一个参考或者说是赞助的话,他会很轻松的。

    “当然可以了,而且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希望可以和你共同创作你这个电影。当然了,我现在需要知道你整部电影的运作情况到底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了,然后后续的一系列的收益问题才能给你做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划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