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沙鸥记者! 他果然我没有忘记碗西村,没忘记刘书记…… “哎,我说你这个大男人矫情个什么劲儿啊? 人家沙干部在背后这么帮咱们,你还不过去找人家? 难不成让人家小姑娘家家的过来找你,你有这么大的面子吗?” “你不懂。 就是因为她这么帮我,我才不好意思去找她,她应该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跟我在这儿……” 听到刘泉生这么说,荧幕前的一帮乡亲都想给他来上一拳,你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怂?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 一道令众人熟悉的声音,忽然出现。 “没想到你这么为我考虑呀,不过我就是喜欢这个地方,怎么样?” 镜头忽然一转。 扛着相机的沙记者,就这么直勾勾地出现在刘泉生面前。 “你……你回来了!” “怎么,不欢迎啊?” “不不,不是!” “行了,这几天为了找个靠谱的投资对象,本姑娘腿都快跑断了,我得好好休息休息……” 姑娘家家的这边说着。 然后大伙就看到,刘书记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发的什么疯还是怎么回事? 竟然嗖的一下就跑出去了。 也就在大伙不知道他到底搞什么飞机的时候,结果就见到这哥们儿端了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进来。 暖心了呀。 这波狗粮撒的,简直是毫无表演痕迹。 只一瞬间,当镜头对准两个人的时候,赢不赢钱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家人,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嘴变成了一弯月牙。 接下来这段时间。 拥有资金注入的碗西村,还有周边几个村的发展都挺不错的。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一年多。 在此期间两个人其实可以离开的,但是被他们寄予心血的这个村子,甚至是整个镇子的发展,他们有些抛弃不下。 而且最终的脱贫致富还没有完成…… 时间来到二零二零。 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之年。 也是在这一年,整个盘龙镇,因为茶树和鱼塘里养的那些鱼卖的都不错,村民们迅速脱贫致富。 从直观的角度来讲。 整个镇子原本是县里财政的倒数,但因为有了碗西村这个典型,拥有了脱贫致富的发展,今年一年时间每个村民手头上拿到的分红就有五万多。 要知道那可是山里面。 寻常一些村民费心费力,把所有能使的劲儿都使上,一年也顶多能挣个不到1万块钱,现如今他们挣的钱不仅轻松了,而且还多了五6倍,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脱贫致富了,有了这些钱之后,他们也终于可以让孩子去学习了。 整个村子,甚至是镇里,孩子们其实也早就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环境当中。 刘泉生,沙鸥,杨书记。 他们这些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双手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也为教育和扶贫工作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转瞬间又是一个画面。 还是那个家庭。 他们家里的茅草屋被拆了,盖起了砖瓦房,电通上了,孩子在明亮的白炽灯下,用中性笔写着作业,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内心深处的拼搏,那满是希望的色彩。 孩子的母亲寄来给他端了一杯牛奶,“喝杯牛奶慢慢学,不着急,啊……” “嗯!” 孩子答应的很坚定。 故事刚开片的时候,不是有人说,怎么能够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吗? 那么现在这个两三分钟的画面就能够说明一切了。 要想真正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首先就要帮助他们的家庭,让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好,孩子的学习才不会受其他东西的累赘。 脱贫攻坚的战斗,终于在紧锣密鼓当中开始走向结束。 而在此期间。 因为碗西村这个典型树理的特别不错,县里市里乃至省里,都给他们发了奖状,表示嘉奖。 刘书记,沙干部,杨书记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帮着乡亲们脱贫致富…… 当乡亲们真正脱贫致富的那一天。 刘泉生,沙鸥,他们忽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里待下去了。 因为他们的任务貌似已经完成了。 晚间。 “我这边再过不久就要走了。” “我也是。” “可是你说的那个计划,真的要那么做吗?” “你不愿意?” “咱们真的要这样,一声不吭就离开吗?是不是有些太没礼貌了?” “难道你还想让村民大张旗鼓的给咱们大摆宴席,然后把咱们风风光光的送走啊?”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咱们要和乡亲们道个别呀,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了。”仔细算算,两个人来到碗西村已经三年多了。 人生能有几个三年? “其实啊,之所以这个时候走,说实话,我是真有些舍不得乡亲们。” “你这么一说,我也是。” 两人相视一笑。 镜头转到了桌子边上,那里有两个奖杯,上面写的是:恭喜沙鸥同志,刘泉生同志,获得村民扶贫评比全镇第一,全县第三的优秀成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