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世凯吓坏了,自己这边与江北军的战争尚未出一个结果,没想到那边却把日本人给惹毛了,尤其是日本的报纸上纷纷将矛头指向了他——如果日本人以此为借口对华宣战,自己岂非赔了夫人又折兵? 袁世凯连夜与立花小一郎多次会晤商讨对此事(在华日本教官被杀)的处置,立花小一郎强调这件事对日本帝国影响非常大,原本答应借给清政府的战争贷款,有可能因为日本教官被杀事件而被迫中止。 袁世凯几乎一夜之间斑白的头发全白了,而前线除冯国璋的第一路外,几乎全线崩溃。但冈村宁次却选择了留在淮安,他坚持要在此处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并且不允许王廷桢的禁军和八旗军后撤。 但王廷桢在得知江北陆军派遣两个团准备包抄他们后路之后,而部队无心恋战,所以为了避免清军第四路也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王廷桢选择了撤军——还把固执的日本人仍在了淮安,至于江北军怎么处置他们,那就是王永安的事儿了。 所以当江北军抵达淮安之后,突然遇到令人尴尬的事,一群没有带武器的日本人留在了淮安。对这群日本鬼子呢,江北军是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抓他们说得过去,毕竟他们是清军第四路的教官,不抓他们也说得过去,因为在每一支军阀的军队中都有外国教官的存在,北洋军中最多的教官是德国教官,甚至现在还有德国教官跟随队伍。 带队长官将此事立即报告给扬州大本营,王永安得到消息之后傻眼了,对这伙儿日本人……怎么处置呢,抓呢,还是不抓呢? 抓了吧,容易引起日本人干涉。 不抓吧,堂堂江北地区,让一群日本人留在淮安县调查来调查去,成何体统,外人还以为自己勾结日本人呢。 难办啊,小日本丢给了王永安一个大大的难题啊。 此时张謇已经去了上嗨,无法和王永安商议了,他只能找召集众人开会研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