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做账需要的纸张,还不是小数目。 平常妘叶都是先用沙盘计算,最终誊抄一个结果。但想查账时,沙盘计算的过程已经抹去,她又得从头回忆,苦死了! 搞得她每天想辞工不干,张柚每天苦苦安慰她继续干。给她画大饼,说年底一准多分红。 公玉谨代表全体在坐者,热烈发出心声:“泠妹妹,怎么造纸?你尽管说,不怕,我们可以慢慢实验!” 所有人相信,林思泠脑子里想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个等待实现的宝藏! 之前不都是说想的、听说的吗? 但现在芦苇盐有了,水车有了,曲辕犁、耧车有了,一线天装上了绞轮吊篮,李芹已将野鸡野兔,驯化养育出了下一代…… 前途一片光明。 想来这造纸,也是迟早能成的事。 有了纸,再加上王书明这个预备着的教书先生,私塾可不就能办起来了? 村里这几个淘气孩子,甚至连殷黑这种大老粗,都可以送去上几天学,认两个字。 以后有事需要通知,像官府那样,村口直接贴张告示,让村民们自己看。不就省得一天大会小会的开,影响生产了吗? 激动得李绍站了起来,双手抱拳连连向林思泠作揖。 “泠姑娘,到底是怎样的造纸,难不难?你快说说!” “一开始纸上谈兵,肯定是难的。但就像制盐一样,一旦掌握熟练,不就简单了?” 听说承包芦荟盐生产的两家人,现在因为用户大增,每天连轴转能干出好几十斤呢,相当于过去一月的产量。 有压力和利益,自然有动力。 纸,说不定能成为桃源村第二个新兴产业。 “纸,可以用麻、树皮、竹片作为材料来制造。” 李绍连忙示意林思泠停一停,跑回家拿来舍不得怎么用的纸笔,逐字逐句记录。公玉谨、顾枫几人站在旁边看,怕他有一字错漏,时时提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