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总统府的安保任务-《大国利剑》


    第(2/3)页

    虽然得到了查尔斯先生的大力支持,但是做事细致谨慎的徐晓伟还是不够放心。在他的提议下,工作组决定到绥德鲁去一趟,与解放军维和部队的领导亲自洽谈。

    从格林维尔到绥德鲁,距离有 200 公里。他们一早出发,到达绥德鲁解放军维和部队营区,花了六个多小时的时间。不过,从磋商的成果看,这一趟的辛苦还是非常值得的。完成对解放军维和部队的走访后,徐晓伟和工作组的成员也基本结束了在格林维尔的视察慰问工作。从绥德鲁回到格林维尔的当天晚上,徐晓伟精神抖擞。他在工作日记中把这几天的商谈成果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叮嘱王侣仁留在格林维尔继续指挥营区搬迁工作。

    应该说,徐晓伟的这一趟格林维尔之行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2016年4月 3 日,王侣仁到蒙罗维亚参加联利团组织的入职培训,其间他向徐晓伟汇报了搬迁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按照徐晓伟提出的“善用规则,以我为主”外联的基本原则,王侣仁等人在遵守联合国工作行为准则及我国外交处事的原则前提下,就营区装备物资搬迁问题向联利团多层级、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成效明显。比如,格林维尔分部工程办公室承诺将对防暴队营区集装箱板房拆运提供技术支持,并在营区集装箱围墙搬离后,提供物资加固营区防御铁丝网。又比如,联利团军事联合参谋部杰佛瑞•杜兰德少校,在带队来格林维尔营区考察期间,王侣仁多次向他提出了营区装备搬迁所遇到的困难及需要他们帮助协调解决的请求。在王侣仁充分的说辞下,杜兰德少校表示将把中国防暴队营区营区外侧安装滚筒式铁丝网,这种带有锋利挂钩的铁丝网不易被钳子剪断,既可以成为防御非法潜入的利器,还可以有效阻止蟒蛇等大型动物进入营区。

    最后,王侣仁总结说:“尤其是我们的老朋友查尔斯先生,在晓伟同志拜访后,一直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对他也非常尊重,在搬迁这件事情上,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晓伟同志和工作组走后,驻格林维尔的分队坚持日通报、周汇报,积极争取查尔斯先生的信任与支持。第二批海运物资拆解装箱后,营区铁丝网出现空档,查尔斯先生主动向我方了解情况,并第一时间指示分部工程部负责人与我方对接,及时提供铁丝网,有效弥补了我营区安全的漏洞。同时,他还为我们解决了食物配送和医疗垃圾填埋的问题。”

    搬迁工作作为其当年的中心工作,他将尽全力在联利团各部门中为中国防暴队出面协调。再比如,为最大限度地给驻蒙罗维亚分队提供物资,王侣仁等人建议将集装箱板房整体拆运,但最初遇到了联利团运输部门的反对,他们要求零散拆运。在坚持整体拆运的立场基础上,王侣仁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组织商讨外联协商对策,通过多封邮件请示、及时电话联系、亲自上门协调、利用友邻资源等方式,合理、有礼、有节地向联利团负责审批装备运输的部门提出整体拆运的设想,阐述清楚计划方案。最终,联利团交通运输部完全同意了中国防暴队的装运要求,批准了第二批海运货物转移的申请。

    徐晓伟是个人,他不是神,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事情即使能按照预想向前推进,中间也难免会出现波折。所以,在刚进驻任务区的一段时间里,他非常焦虑。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保持了一种表面上看上去平淡如水、镇定自若的表情,这给了每名看到他的维和队员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是实质上,他的内心也是恐慌的。这种恐慌来自于对任务区陌生到一无所知,不知道从哪里寻找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然而,他并不是孤独的,他的警队也不是孤军作战的,因为在大后方,公安部党委、公安部维和工作领导小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各级领导和官兵们都在注视、关心着前方的他们。就在进驻任务区后的第一个星期里,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牟玉昌政委、陈定武局长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牟政委批示:“祝贺全体队员安全顺利抵达,再嘱防暴队务必注意自身安全防护,尽快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秩序。”陈局长批示:“全体队员克服旅途疲劳,到达后立即开展工作,展示了良好的作风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向同志们表示问候。”国内领导的连续批示让徐晓伟意识到,在战术层次上,自己在任务区会比国内了解的情况多一些、具体一些,但是在战略层次上,自己的经验远不如这些身经百战的高层领导眼光长远。当前需要做的,是在战略上按照公安部领导的批示精神,先站稳脚跟,再谋发展,切不可轻举妄动,急躁冒进。同时,需要将蒙罗维亚的情况进一步掌握,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想清楚、看明白了当前的形势,徐晓伟躁动的心渐渐安静了下来,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队伍未来发展的方向。

    然而,就在他逐渐稳定住思绪的时候,突然,防暴队接到了联利团下发的第一项任务。这是一项谁都预想不到的,影响着防暴队全部后期工作发展方向的,并且给所有队员带来了刻骨铭心记忆的重大勤务!这项勤务在徐晓伟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四支维和防暴队第一次接到的任务是执行利比里亚外交部大楼定点驻守勤务。这项任务历来是联利团所有勤务中的重中之重,且不说外交部是利比里亚对世界敞开的窗口,每天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各国的高层领导,在外交部执勤,接受的是世界级目光的注视,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利比里亚历史上首位女总统、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女士的办公地点就在外交部大楼里!

    外交部大楼是所有重点设施里的重中之重。原来驻守的是约旦防暴队,现在根据裁撤计划,蒙罗维亚只剩下中国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约旦防暴队要撤走了,担子交到了中国防暴队手里。

    徐晓伟这几天一直在为这项任务担心。一上来就接到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能不能顺利完成,他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公安部领导的叮嘱时刻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他决定亲自到外交部大楼进行实地探查,把环境摸清楚了,才好为制订勤务计划打下基础。

    说干就干,徐晓伟吩咐驾驶员准备好车辆,带着黄侃、徐彪、詹兴虎等人出发了。虽然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但是到了外交部大楼后,徐晓伟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利比里亚外交部大楼位于蒙罗维亚最繁华的市区中心主干道上,对面是利比里亚国立大学,旁边是外交部的办 证窗口,前面是联利团的总部泛非大厦。这条主干道上人潮涌动,车来车往,一派繁华的景象。正好去的那天有几百人在外交部大楼前示威游行,一大群人拿着横幅载歌载舞的,而外交部大楼门口只有几名约旦防暴队的队员在警戒。

    这个地方位置重要,易攻难守,这是徐晓伟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在街道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对目标进行袭击,而且要冲进去非常容易。徐晓伟又仔细观察了外交部大楼的门口,只有一个保安亭,没有像国内一样的大门,出入车辆的门口只有一根栏杆。假如发生恐怖袭击,这根栏杆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徐晓伟等人一直等到深夜。晚上的情况比白天更糟糕,街上的路灯照明情况不算好,假如有人稍微躲在远一点的地方,保安仅靠肉眼是看不清楚的。黑人的黑色皮肤在夜里是最佳的保护色。
    第(2/3)页